2021年10月份以來,全球通脹壓力加劇,能源危機預期升溫,資金借機炒作大宗商品上漲。北半球棉花開始規模上市之際,棉價逆勢上漲,創近10年新高后轉向震蕩走弱,下一步行情走勢如何?
01. 棉花價格大幅飆升轉向震蕩
10月份以來,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,貨幣政策收緊預期,內外股指走弱背景下,期貨市場成為資本主要流向,資金炒作國際棉價大幅飆升,ICE棉花主力合約一度漲至116.48美分/磅,創下10年新高后轉向震蕩。截至2021年10月29日,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價114.85美分/磅,環比上漲12.91美分/磅,漲幅12.66%,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(M)均價127.61美分/磅,折1%關稅人民幣進口成本20374元/噸,環比上漲11.38%。
02. 國內棉花價格大幅攀升后走弱
十一假期間,新疆棉區出現雨雪天氣,資金借機炒作,鄭棉期貨于10月8日開盤漲停,儲備棉十一長假后立即投放保供穩市,國家加大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力度,嚴查資本惡意炒作,以黑色系為代表的大部分商品市場大幅下跌,棉價隨之走弱。截至2021年10月29日,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主力合約夜盤結算價為21635元/噸,較10月18日的22960元/噸高點,下降1325元/噸,跌幅5.78%,代表全國主產棉省(區)白棉3級籽棉折皮棉均價的中國棉花收購價格S指數20614元/噸,下跌1319元/噸,跌幅6.01%。
內外棉花、棉紗價差快速擴大
國慶節假期后,國內外棉花價差快速擴大,達到2000元/噸以上,相比過去五年內外棉價差均值857元/噸,高出205%,使得紡織企業短期內面臨巨大成本壓力。與此同時,國慶節后國產紗價高于外紗1400元/噸以上,而過去五年國產紗價平均比進口紗低89元/噸,進口紗性價比突出,對國內用棉形成沖擊。
03. 全球棉花供需狀況
國內棉花供應動態
陳棉庫存繼續下降。9月份,紡織企業積極執行能源雙控政策,開機率普遍下調,棉花需求有所減弱,陳棉庫存降幅收窄。據中國棉花協會數據,9月底全國棉花周轉庫存總量約106.69萬噸,環比下降16.32萬噸,降幅較上月縮小,低于去年同期28.21萬噸。
中央儲備棉繼續投放,促進棉花市場平穩運行。根據國家相關部門要求,自10月8日起,首批中央儲備棉開始投放,每個法定工作日原則上投放1.5萬噸左右,10月30日,進一步優化投放銷售底價政策。隨著儲備棉繼續投放,紡織企業原料采購選擇余地較大,國內棉價很難有向上再突破的空間。
國外棉花主產國動態
美國新棉成熟度落后,影響收獲進度。據美國農業部數據,截至10月24日,美國棉花吐絮進度為91%、收獲進度為35%,分別比去年同期減少4個百分點、6個百分點,比過去五年平均值減少1個百分點、6個百分點。
印度各地籽棉收購全面展開,印度棉花協會預計,今年印度棉花產量可能保持在去年的水平,約為612萬噸。印度棉花公司(CCI)表示,近期市場價格遠高于超低收購價格(MSP),意味著CCI今年不需要進行任何市場干預。
巴基斯坦新棉上市量接近90萬噸。截至10月15日,巴基斯坦籽棉上市量折皮棉約89萬噸,比去年同期增長94%,巴基斯坦國家糧食安全和研究部表示,本年度巴基斯坦棉花產量有望達到158萬噸的水平。
巴西新棉播種預期增加。巴西2020/21年度棉花收獲已經結束,由于棉價上漲,巴西新棉播種面積預期增加。據巴西國家商品供應公司預測,2021/22年度巴西植棉面積預計增加10.2%,產量預計增長13.7%,達到268萬噸。
04紡織面料或迎秋后算賬
9月后尼絲紡瘋狂跳漲,一部分原因歸功于限產停電的政策導致坯布的產能受限,加上市場對于秋冬需求大幅增長,導致尼絲紡貨源緊張。另一方面由于錦綸作為紡織原料產能相對較小,10月,傳統旺季到來,尼絲紡需求量上升趨勢猛烈,生產動力不足下,多數企業首選消耗廠內及布商庫存為主,然而隨著限產時間的推進,紡織庫存極速下滑,讓市場上需求量大于供應量。
但考慮到限電影響仍將繼續,下游紡織織造企業開機率提升難度較高,企業開工仍居低位,然而訂單數量的增多,讓企業對于錦綸的需求日益上升,多數企業抱“買漲”心態購入錦綸原料。
除了這兩方面,囤貨炒作的因素也不可忽視。總之在各種助力之下,尼絲紡行情強勢拉漲,從而帶動下游對尼絲紡面料的采購活躍度,甚至出現一天一價、排隊現金買布的現象。但行情總是在猶豫中上漲,特別是尼絲紡為代表的廠家也應考慮一下實際的情況,只知漲價,肯定會受到此類的抵制與反對之聲!目前下游觀望氣氛濃厚,原料端支撐也持續走弱,高位震蕩,盤久必跌的想法又起。而近日據悉,短短半個月,尼絲紡就已經從高位跌去了近1塊錢一米!
當市場產能緊縮的時候,炒作疊加需求自然膨脹數十倍,但過于瘋狂之后,是不是會一地雞毛呢?等待錦綸絲紡面料的,或許是不久后的秋后算賬!
聲明:本文整理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;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,經核實后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