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黄色视频观看网址大全/婷婷激情综合/99re99这里只有精品/欧美一级黄色网站 -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

歡迎進入“的真特DEZTE”的世界
聯系我們
[創新驅動 中國化纖行業構筑綠色制造產業體系]
發布日期:[2018/7/31] 共閱[1106]次

產能擴張和投資反彈往往被解讀為市場復蘇的信號。正處于這一發展狀態的中國化纖行業,傾向于用更加冷靜和理性的心態,回望來路,前瞻遠方。


“十三五”以來,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,化纖行業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,在總量增加有限的情況下,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,龍頭企業話語權進一步提升;行業產能、產量平穩增長。效益的大幅增長無疑刺激了投資反彈。數據顯示,2017年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.2%,比2016年明顯反彈,逆轉了2011年以來的下降趨勢,特別是滌綸行業和人造纖維行業的投資增速高達54.49%和27.79%,一飛驚人。


“現階段特別需要理清思路,一味往前走,容易摔跤。以前我們習慣于說做大才能做強,現在我們意識到做強才能做大,在起點就要高水平、高質量,以科技為第一生產力,圍繞科技、時尚、綠色做足文章,提倡存量溢價,搭建信用體系。”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、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坦言,在全新背景下,紡織工業被賦予了“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、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、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”的新標簽,任重道遠。


的確,作為紡織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,我國化纖工業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基礎和綜合實力,具有國際競爭比較優勢。但與世界化纖科技強國相比,我國化纖業存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受制于人、科技創新能力比較薄弱、高端技術含量產品比重亟待提高、行業發展受環境因素制約等諸多問題。因此,持續增強產業創新能力,優化產業結構,推進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,形成發展新動能,創造差異化、高附加值等競爭新優勢,是化纖行業面臨的課題。


構筑綠色制造產業體系


誠如中國工程院二局副局長王元晶所言,在新的歷史背景下,中國化纖工業要推進高質量發展,必須瞄準世界纖維科技前沿,強化基礎研究、實現前瞻性研究;突破關鍵共性技術、前沿引領技術、顛覆性創新技術、綠色制造技術。


在這個過程中,綠色、智能、融合成為關鍵詞。


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歐陽昊明認為,隨著我國工業化的快速大規模推進,資源環境承載力巳經達到或接近上限。由于各地資源稟賦、技術管理水平和發展階段不同,不同行業企業間綠色發展水平參差不齊,低效產能還占到相當比例。


“以能效為例,不久前我們剛發布了重點用能行業2017年度能效領跑者企業,數據顯示,能效落后企業單位產品能耗比領跑者企業高40%,個別企業甚至超過100%。”歐陽昊明坦言,長期以來形成的以速度和規模為主導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,必須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產業體系,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、產業結構、生產方式、生活方式。


為推動工業綠色轉型,工信部先后制定了《工業綠色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《綠色制造工程實施指南》等政策,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、加快工業綠色發展的總體思路、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。2016年以來,工信部利用綠色制造專項支持了225個重點項目,向國開行等金融機構推薦了454個工業綠色信貸項目,發布了720項綠色制造示范名單,支持了286項工業節能與綠色發展標準加快制修訂,組織開展了國家重大工業專項節能監察,兩年累計對鋼鐵、電解鋁、水泥、平板破璃、合成氨等重點高耗能行業近萬家重點企業實施了節能監察。2013~2017年,全國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7.5%,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。


下一步,工信部將依法加大工作力度,2018年實現對造紙、石化、鐵合金等高耗能行業的全覆蓋;深入實施綠色制造工程,推動產學研、上下游加強協作,促進綠色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;著力實施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化行動計劃,到2020年基本建立工業節能與綠色標準體系。


政策的密集出臺推動了化纖行業的綠色進程,綠色纖維和綠色制造技術已經成為業內投資的熱點。


客觀環境也倒逼了綠色制造的加速。據中國工程院院士蔣士成介紹,我國是世界化纖生產與應用大國,2017年化纖總產量達到4920萬噸,占全球化纖總量的70%,居絕對主導地位。但我國紡織品回收利用率卻不足10%,相比發達國家存在明顯差距。蔣士成預計,到“十三五”末,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的產生量接近2億噸。


通過對廢舊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產業國內外政策體系、再生循環技術體系等進行梳理,蔣士成分析了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資源再生循環發展的瓶頸、發展特征、發展需求以及解決方案,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總體發展戰略,即構建廢舊紡織品現代化回收物流系統、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循環再生產業集聚及示范園區、建設廢舊化纖紡織品產學研用創新與展示平臺三大發展專項。


“到2025年,實現廢舊化纖紡織品再生資源利用率達20%,高值化利用率達50%。總體上我國廢舊化纖紡織品再生循環產業技術水平在2020年局部國際先進,2025年達到全面國際先進。以化纖再生循環科技創新支撐我國紡織產業走向生態、綠色、低碳、高端,并向新興產業領域深度拓展延伸,進一步提高紡織及化纖產業對我國經濟、社會、國防安全的支撐,以及我國在國際減排方面的貢獻度和話語權。”對于產業的未來,蔣士成充滿期許。